轉(zhuǎn)載深圳商報-- 解開《無用師卷》四大謎團
2010-03-26
解開《無用師卷》四大謎團
由于溫總理在全國“兩會”上講的一個故事,傳世名畫《富春山居圖》成為各界關(guān)注的熱點。目前,前半段《剩山圖》正在浙江博物館武林館區(qū)展出,觀者絡(luò)繹不絕。而現(xiàn)藏臺北故宮、占90%以上畫幅的《無用師卷》究竟畫了些什么,又有哪些名人題跋?除了少數(shù)幾位在臺北有幸看過這幅名畫的圈內(nèi)人,內(nèi)地民眾幾乎“不識廬山真面目”。
就在不久前,雅昌藝術(shù)館意外地從庫存的二玄社高仿真復制品中發(fā)現(xiàn)了《富春山居圖·無用師卷》的蹤跡,這是日本二玄社30年前在臺北故宮授權(quán)下復制的一批國寶級書畫精品,曾被著名文物鑒定家啟功稱為“下真跡一等”?!稛o用師卷》的真面目究竟如何?燒毀的部分畫的是什么?《剩山圖》與《無用師卷》能否完美拼接?《富春山居圖》的價格是否有估算的可能?前日,本報記者獨家探訪了這幅長達10.51米的神秘長卷,并特約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、在中國書畫收藏鑒定上堪稱“國寶級”人物的單國強,為公眾拆解《無用師卷》的四大謎團。
從26日開始,一個名為《告訴你一個真實的〈富春山居圖〉》的系列高仿真書畫展將在深圳雅昌藝術(shù)館開展。除了神秘的《無用師卷》之外,目前“合展”呼聲很高的“三希帖”高仿真復制品,以及王時敏的《仿黃子久山水圖》等多幅《富春山居圖》臨摹之作的高仿真復制品也將一同展出。在兩岸《富春山居圖》合展前,市民或可透過這些“下真跡一等”的高仿真復制品,一睹名畫。據(jù)了解,該展覽將持續(xù)至4月20日結(jié)束。
【謎團1:
《無用師卷》畫了些什么?
“我去過臺灣五六次,《無用師卷》也看過不止一次了。”單國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國寶打了30多年交道,上世紀80年代,他已經(jīng)在浙江博物館看過《富春山居圖》的前半段《剩山圖》,《無用師卷》的影印本也在畫冊上看過無數(shù)次,但第一次見識真跡,還是1990年他第一次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時。
“這其實是一幅沒有畫完的作品。”單國強告訴記者,《富春山居圖》是黃公望79歲高齡時開始創(chuàng)作的。一次從松江歸富春山居,偕好友無用禪師同行。應無用禪師之求,黃公望就在他的山居南樓援筆作此長卷。開始時,他并未刻意去畫,只在閑暇時,興之所至,隨意畫上幾筆。因經(jīng)常云游在外,而畫卷留在山中,三四年過去了還沒畫好。后來,他特地將畫卷放進隨身的行李中,早晚有空就接著畫,“黃公望晚年隱居在富春江畔,他建了一個名叫‘小洞天’的草廬,有機會看到江水,看一段江水畫一段,這實際上是他的一個寫生作品”。1350年,黃公望才為此圖題款,但最后何時完成,不得而知。
就畫面而言,《富春山居圖》是一幅少有的山水長卷。根據(jù)史料記載,原畫應該是“高一尺余,長二丈四尺”。將燒毀后的兩段比照著看,單國強向記者描述,《富春山居圖》開卷表現(xiàn)江邊景色,接著描繪起伏連綿的山巒,然后是廣闊的江水,最后高峰突起,在江水茫茫中結(jié)束全圖,“這些景致基本還是比較寫實的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因為創(chuàng)作時間跨度長,前后畫風是有變化的。“前后兩段我仔細看了。開始的那一段比較像他的老師趙孟頫,但后來就越來越師法五代的董源和巨然,這一點在《剩山圖》中已見端倪。再后來就慢慢凝練出黃公望自己的畫風,開始時用筆多,后來用墨多,技法越來越純熟,《無用師卷》尤其能夠很清楚看出這個過渡。”單國強表示,盡管被人為割裂,但《富春山居圖》的神韻沒有斷開,本是一幅畫作的《剩山圖》和《無用師卷》,如一奶同胞,自有血脈互通。
【謎團2:
前后兩段能否完美拼接?
記者前日在雅昌藝術(shù)館看到,二玄社高仿真復制的《富春山居圖·無用師卷》,按照原樣、原大小再現(xiàn)了當年被明末收藏家吳洪裕“火殉”之后的后半段。裝裱后總長10.51米,其中畫作部分6.37米,題跋就長達3.37米。
其中,題跋部分清晰勾勒了《無用師卷》的流傳過程。據(jù)記者統(tǒng)計,有名有姓的題跋就留下了10段之多,此外藏印無數(shù),包括明代畫家沈周,畫家文徵明之子文彭,畫家、鑒賞家談志伊,太原王穉登和畫家周天球,收藏家鄒之麟,明代后期著名書畫家、鑒賞家董其昌等,“最重要的題跋,一個是沈周的,一個就是董其昌的。”單國強告訴記者,“火殉”事件之后,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為了掩蓋火燒痕跡,將原本位于畫尾的、董其昌的題跋切割下來,挪至畫首。跋中寫明《富春山居圖》是為“無用師”所畫,所以此段才被后人稱為《無用師卷》。
與《剩山圖》相較,“《無用師卷》這段價值更大。它的題跋保存得很完整,沒有被燒掉。而《剩山圖》上面的題跋都是清代以后的藏家了,價值沒有那么大。”單國強說。
他介紹說,《富春山居圖》是用六張宣紙連接而作的長卷,每個連接處都有騎縫印章?!妒I綀D》和《無用師卷》連接處的上端,就蓋著一枚吳之矩(吳洪裕之父)的白文方印。這枚印章加蓋時,《富春山居圖》尚是一幅完整長卷。雖然《剩山圖》經(jīng)過不同藏家裝裱,經(jīng)過截邊,比《無用師卷》窄了1.8厘米,但兩段畫卷合在一起時,這枚印章仍嚴絲合縫。
而那場“火殉”之災,在《富春山居圖》前后兩段留下了共同的傷疤。從《無用師卷》向右至《剩山圖》,留下了五處火痕,幾乎等距分布,而且越往右火痕越大??梢韵胍?,當年《富春山居圖》卷軸在火中被灼燒的慘景。
記者在二玄社的高仿真復制品上看到,《無用師卷》起卷處就有三處十分明顯的火痕。而最右邊的一處火痕,恰好就在騎縫章之下,兩段畫作各半。在今天的《剩山圖》上,民國書畫鑒定大行家吳湖帆在這里加注:“下方石坡、小樹、沙腳,除火痕空處各經(jīng)補筆外,余皆一氣連屬。”
【謎團3:
燒毀的部分是什么?
單國強把《富春山居圖》的諸多版本分為“火前本”和“火后本”。今天的《剩山圖》和《無用師卷》都是“火后本”,當然也是唯一的真跡。而欲知當年燒毀部分的畫作原貌,還得從前人臨摹的《富春山居圖》中一探究竟,“由于黃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圖》太出名了,明清畫家都爭相臨摹,現(xiàn)在有籍可查的臨摹本就有十余幅”,這些都被單國強稱為“火前本”。
最出名的“火前本”有兩個,一是名為《山居圖》的“子明本”,現(xiàn)藏臺北故宮;另一個就是沈周臨背摹黃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圖》,現(xiàn)藏北京故宮。“由于沈周的《富春山居圖》是憑記憶所畫,與原作還有些距離,畫風也完全是沈周自己的。目前最最可靠的,就是‘子明本’”,單國強說,這個版本還上演過一段《富春山居圖》收藏歷史上的笑談。
乾隆十年(1745)的冬天,一卷《富春山居圖》被征入宮。乾隆皇帝愛不釋手,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,并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,加蓋玉璽,還逢人就邀詩題詞,將留白處題得滿滿五十六則贊嘆詩、蓋滿各式鈐印。這就是明末文人臨摹的《子明卷》。后人為牟利,將原作者題款去掉,偽造了黃公望的題款。因為偽作題款中說是為“子明隱君”所畫,所以這幅畫又被后人稱為《子明卷》。
第二年,又一幅《富春山居圖》也進了宮,這才是作為“火后本”的《無用師卷》。乾隆是個喜歡文物收藏的人,也喜歡演鑒寶節(jié)目、主持文物鑒定。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,他深信第一卷是真跡,最終在翰林院掌院學士梁詩正、禮部侍郎沈德潛等幾位大臣的附和下,《無用師卷》被認定是贗品,列入“石渠寶笈次等”。在二玄社復制的這幅《無用師卷》上,記者看到梁詩正受命代筆在《無用師卷》上的題跋,他詳細記載了當時的鑒定結(jié)論:“此卷筆力苶弱,其為膺鼎無疑,惟畫格秀潤可喜,亦如雙鉤,下真跡一等。”值得慶幸的是,正因乾隆“打眼”,真品《無用師卷》才逃脫了被“毀容”的命運。
“我去過好幾次臺灣,都沒有看到《子明卷》,因為正名之后,臺北故宮就不拿出來了。”單國強告訴記者,通過他在影印本上看到的印象,被燒毀的有五尺左右,畫的是城樓隱約,平沙無垠,為富春江口出錢塘的景色;五尺之后,才是峰巒云樹,坡石起伏。而今天的《剩山圖》,一開始就是高山,《子明卷》不是這樣。他的粗略印象是,“《子明卷》從筆墨功力、藝術(shù)水平等各方面都比《無用師卷》要差。但它是全本,其價值也在這里。”
【謎團4:
《富春山居圖》價值幾何?
談到這幅傳奇名畫的價值,單國強表示,現(xiàn)在很多古書畫拍賣動輒上億,《富春山居圖》是“元四家”之首的最重要作品,再加上目前都被博物館收藏,已經(jīng)很難估價了。
但他也談到一個參考價值。1996年,沈周背臨的那幅《富春山居圖》現(xiàn)身瀚海拍賣會,北京故宮博物院花了880萬元定向拍賣,當年十分轟動。這也是中國當代拍賣史上第一次由國家級博物館定向拍賣一件作品。
沈周背臨的《富春山居圖》1996年價值880萬元,“清四王”之一王時敏的臨摹本去年賣到了590萬元的高價,2008年浙江保利拍賣過一件董其昌臨摹的《富春山居圖》,當時的價格是14萬元。《富春山居圖》的真跡以咫尺片段就堪當稀世珍寶,其價值已難估量。
單國強已經(jīng)看過二玄社復制的《富春山居圖·無用師卷》,他贊嘆說不僅精妙還原了原作的筆墨變化,而且在保證原作風神的前提下有效地修復了畫面的皮損殘破。他也表示,目前受條件所限,國內(nèi)公眾看不到《無用師卷》,透過高仿真復制品一睹真顏,也是一種替代。但記者了解到,二玄社30年前復制的《富春山居圖·無用師卷》已經(jīng)所剩無幾,目前雅昌正積極與浙江博物館聯(lián)系,爭取能夠獲得復制前半段《剩山圖》的授權(quán),以高仿真復制品的形式,早日實現(xiàn)兩岸“合展”。
從今天開始,名為《告訴你一個真實的《〈富春山居圖〉》的系列高仿真書畫展將在深圳雅昌藝術(shù)館隆重開展,展期一個月,將持續(xù)至4月20日結(jié)束。除了這幅黃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圖·無用師卷》之外,還有目前“合展”呼聲很高的“三希帖”高仿真復制品。據(jù)了解,其中王羲之侄子王珣的《伯遠帖》、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《中秋帖》真跡目前在北京故宮,而王羲之的《快雪時晴帖》則藏在臺北故宮。此外,還有多幅《富春山居圖》臨摹名作的高仿真復制品一同隨展,包括王時敏的《仿黃子久山水圖》、王鑒的《富春山居圖》、王原祁的《仿大癡山水》等,讓公眾能夠從多個臨摹本中體味“富春真味”。
分隔兩岸的故宮文物
【新聞鏈接:
分隔兩岸的故宮文物
?。保?“三希堂”法書
王羲之侄子王珣的《伯遠帖》、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《中秋帖》在北京故宮,王羲之的《快雪時晴帖》在臺北故宮。前兩件書法早年流出北京故宮,不過在1951年的時候,另外的“兩希”現(xiàn)身香港拍賣行,周恩來總理得知消息,批示立即成立“香港秘密收購小組”,終以50萬元港幣的價格,將《中秋帖》與《伯遠帖》帶回北京。從此,三希堂帖“一希”在臺北,“兩希”在北京,隔海相望。
?。玻?《清明上河圖》
真跡在北京故宮,清院本在臺北故宮,明代仇英所繪的《仇本清明上河圖》在遼寧省博物館。
?。常?《滿文大藏經(jīng)》
共刷十二部,至今雖僅有一部復現(xiàn)于世,不過數(shù)萬片梨木經(jīng)書與108函印本俱全,其中32函庋存臺北故宮,經(jīng)板與76函藏于北京故宮。
?。矗?《四庫全書》
文淵閣本在臺北故宮,文津閣本在國家圖書館,文溯閣本在甘肅省圖書館,文瀾閣本今藏浙江圖書館。
“子明本” 現(xiàn)存臺北故宮博物院
晉王羲之《快雪時晴帖》